健康科普

近视眼那些事儿:为什么会近视?

发布时间:2025-08-04
161

眼睛心灵的窗户,让我们捕捉世界的色彩与细节。如今,近视却成了困扰越来越多人的问题,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到底为什么会近视?这背后既有先天因素的影响,也与后天环境密不可分。

先天因素:基因埋下的“伏笔”

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孩子发生近视的风险会明显高于父母不近视的孩子。因为基因可能影响眼球的发育模式,比如让眼球更容易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眼轴过长的情况而眼轴过长正是真性近视的核心特征正常情况下,平行光线进入眼睛后会精准聚焦在视网膜上,眼轴过长则会让焦点落在视网膜前方,导致看远模糊。

 

不过,遗传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即使存在近视基因,也不意味着一定会近视,后天环境往往起着触发加剧的作用。

后天因素:不良习惯的累积效应

1.近距离用眼过度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导致近视的重要诱因。无论是看书、写作业,还是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眼睛都需要通过睫状肌收缩来调节晶状体,让焦点落在近处物体上。如果这种调节持续时间过长,睫状肌会因过度紧张而痉挛,形成“假性近视”;若长期得不到缓解,眼球为了适应持续的近距离视物需求,会逐渐拉长眼轴,最终发展为不可逆的真性近视。

2.户外活动不足 

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的孩子,近视发生率远高于户外活动充足的孩子。自然光的光照强度远高于室内灯光,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这种物质可以有效抑制眼轴的异常增长。

3.用眼环境不佳

在光线过暗、过亮或闪烁的环境中用眼,会增加眼睛的调节负担。比如,晚上关灯后看手机,屏幕强光与周围黑暗形成强烈对比,容易导致眼疲劳;长期处于空调房等干燥环境,泪液蒸发过快,眼睛干涩也可能间接影响视力调节功能。

4.不良生活习惯

睡眠不足会影响眼睛的休息与恢复,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不均衡的饮食,比如缺乏维生素A、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也可能影响眼球的正常发育。

近视更像是先天基因+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基因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容易近视,而后天的用眼习惯、生活环境则决定了近视是否会发生、发生得早或晚、进展得快或慢。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