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补碘,守护母婴健康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胎儿和婴幼儿的脑发育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通过普及碘盐、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等措施,显著降低了碘缺乏病的发生率,但母婴群体仍是重点防护对象。专家呼吁,科学补碘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举措。
一、碘缺乏危害大 母婴群体需重点关注
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早产或流产,严重时可能引发胎儿神经发育迟缓,甚至克汀病(呆小症)。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的碘需求量比常人增加50%,但人体无法自主合成碘,必须依赖外部补充。数据显示,我国通过实施全民食盐加碘政策,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从1995年的20.4%降至2022年的2.0%,但部分偏远地区孕妇的尿碘水平仍低于国际标准(150微克/升),存在隐性缺碘风险。
二、科学补碘有讲究 个性化方案是关键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碘缺乏病防治指南》建议:
1.普通人群:通过碘盐(每日摄入5克含碘盐,约摄入100微克碘)搭配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即可满足需求;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除碘盐外,需每周摄入1~2次海产品,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碘补充剂;
3.婴幼儿:母乳喂养的婴儿依赖母亲碘摄入,配方奶粉通常已添加碘,无需额外补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高莹强调:“过量补碘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孕妇尿碘含量超过500微克/升时需警惕。建议高危人群定期检测尿碘,避免盲目补碘。”
三、多方协作共筑母婴健康防线
近年来,我国通过多部门协作强化碘缺乏病防治:
1.盐业监管:确保市场碘盐覆盖率持续高于90%,贫困地区实施定向补贴;
2.健康宣教:基层医疗机构向育龄妇女发放碘营养手册,开展“智慧妈妈课堂”;
3.动态监测:在28个省份设立碘营养监测点,每年评估重点人群碘状况。
我院检验科为满足临床需要,开展“尿碘”等检验项目,及时检测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碘营养情况。同时可检测甲状腺术后患者的相关功能指标,为患者精准调整补碘或限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