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热辣滚烫,小心“日晒伤”

发布时间:2025-08-04
161

炎炎夏日,阳光虽好,却暗藏“杀机”。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皮肤极易被晒伤,轻则肌肤发热、脱皮瘙痒,重则引发红肿、水疱等。掌握晒伤急救知识与科学防护方法,才能在享受阳光的同时,守护肌肤健康。这份指南,助您轻松应对晒伤危机!

识别晒伤程度,精准应对

一级晒伤:皮肤出现红斑、刺痛,伴随灼热感,无明显水疱。

二级晒伤:皮肤红肿加重,出现水疱,伴有疼痛、瘙痒脱皮。

三级晒伤:大面积水疱破裂、渗液,伴有发热、头晕、恶心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

 

科学急救,缓解皮肤不适

迅速降温:立即离开阳光直射环境,用15-20℃的流动凉水冲洗晒伤部位1530分钟,或用湿毛巾冷敷(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舒缓保湿:冷敷后涂抹含芦荟胶、洋甘菊、尿囊素的晒后修复产品,缓解炎症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如酒精、香料)。

防感染与修复:若出现水疱,切勿自行挑破,用干净纱布覆盖,避免摩擦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抗生素软膏防止感染。

补充水分与营养:大量饮水,促进代谢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的蔬果(如柠檬、猕猴桃、坚果),帮助皮肤修复。

严重情况立即就医:若出现发热、寒战、剧烈疼痛或水疱破裂感染,立即前往医院处理。

 

预防先行,从源头避免晒伤

物理防晒:外出穿戴防晒衣、宽檐帽、太阳镜选择UPF50+的防晒衣物,避免皮肤直接暴露。

化学防晒:提前1530分钟涂抹SPF30+、PA+++以上的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一次

晒后修复习惯:使用温和保湿产品,定期敷补水面膜,强化皮肤屏障。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与老人:皮肤较薄,对紫外线更敏感,建议减少户外活动,选择防晒衣物或低敏防晒产品。

敏感肌人群:优先使用物理防晒,避免化学防晒剂刺激。

阳光虽暖,过犹不及!科学预防与急救,是对抗晒伤的双重保障。和家人朋友一起,清爽无“炎”夏日吧!

  • 上一篇:
  • 下一篇: